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面對“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的歷史困境,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走出了精神迷惘和現實困頓,走向了精神主動與自強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向不可逆的征程。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筆者認為,這種歷史自信是一份用奮斗、成就鑄就的精神財富,凝聚著我們黨百年奮斗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功、為什么能夠成功的思想密碼,揭示了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規律遵循。
遵循歷史規律鑄就歷史自信??茖W把握歷史規律,按歷史規律辦事,是歷史自信的充分表現。在百年奮斗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既是遵循歷史規律的產物,也是深化歷史規律認識的集中體現。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加深對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深邃思考和理論自覺,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把握歷史規律才能走得遠。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認清當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增強歷史自覺自信,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錨定既定奮斗目標,不斷創造屬于新時代的歷史偉業。
緊緊依靠人民鑄就歷史自信。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贏得人民是歷史自信的根基。中國共產黨以歷史自覺激發起人民創造歷史的精神主動和實踐主動,把被外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勝的力量,把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實現了從最悲慘的境遇向著光明前途的偉大歷史轉變。中國共產黨把中國人民組織起來,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把中國人民動員起來,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把中國人民激發起來,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和國家事業的根基、力量在人民,歷史自信的根基、力量同樣是人民。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黨要以更為主動的歷史自覺,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把14億多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取得的偉大成就鑄就歷史自信。偉大成就是鑄就歷史自信的現實基礎。黨的百年奮斗,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中國實現了從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到高度統一、民族團結,從積貧積弱、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繁榮富強,從被動挨打、飽受欺凌到獨立自主、堅定自信的巨大轉變,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黨的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新的恢宏史詩。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以巍峨之勢屹立于世界東方。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新中國成立極大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為致力于謀求獨立發展的國家提供借鑒,拓展了發展中國家獨立、快速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在新的趕考路上,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總結歷史經驗中鑄就歷史自信。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在進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奮起,從總結中提高,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這些經驗是在歷經艱辛、飽經風雨的長期摸索中積累下來的,飽含著成敗和得失,凝結著鮮血和汗水,充滿著智慧和勇毅。因此,總結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的方法論,也是展示歷史自信的“集結號”。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出了結論,使全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了一致,增強了全黨的團結,有力促進了中國革命事業發展。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對推動黨團結一致向前看、更好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 2021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概括了十條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成功的根本保證,深刻揭示了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深刻揭示了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的根本原因,深刻揭示了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根本途徑,把歷史經驗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回顧歷史是觀察當代中國的一個重要角度。歷史自信是經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寶貴基礎,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新的實踐中不斷發揚和豐富。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發展大勢,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繼續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回答好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世界之問,繼續考出人民滿意、無愧歷史的好成績,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加輝煌的明天。
(作者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閩江師范高等??茖W校教授、校長)